石門鄉老梅溪溯溪


走完之後,免不了要去打打牙祭,這次要多感謝豆豆龍的請客:
興隆海產廳
地址:三芝鄉埔坪村164號(超棒的北海岸的夕陽落日加上佳肴, )
電話:2636-1138
「世界是一本書,那些沒有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而已。」 - St. Augustine 分享我過去這幾年生活上,工作上所見,出國出差的點滴,有心靈的開展,有工作的感想,有對人文景觀的觀察,為日後品嚐這些令人懷念的片段,留下一些可以回顧的紀錄
2005八月底公司派我參加了資策會主辦馬尼拉商業考察團, 是APEC組織中一個名為ADOC的專案計畫 , 針對菲律賓的資訊高科技產業進行商業投資計畫評估, 與商機的找尋
耐卡河畔淺淺的峽谷裏,坐落著浪漫德國的縮影—海德堡。這個景色迷人的城市,早已聞名遐邇。由於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有600多年曆史的海德堡大學便位 於此,所以長久以來它又被冠以大學城的稱號。市內有許多古跡的遺址及歷史悠久的文物。海德堡也是德國少數幾個在二戰中沒有遭到轟炸而倖免於難的城市之一。 一座有6個拱形橋孔的古橋橫跨耐卡河上,使山谷的景色平添幾分和諧柔美。古城堡內還有個地下大酒庫供遊人參觀。海力根堡山位於舊城對岸,是欣賞城堡日落的好地方, 只可惜這是個飄著細雨日子。
海德堡是個兼具文藝浪漫氣息與熱鬧活潑氣氛的大學城。漫遊在哲學家步道上,那條康德常走的小徑, 不但以絕佳的角度隔岸眺望城堡,而且林蔭間的幽靜的確令人有成為哲人的錯覺!站在海德堡古橋﹝Alte Brucke﹞可以望見一座有尖塔頂的建築, 它是位於豪浦特街市集廣場的聖靈大教堂﹝Heiliggeist Kirche﹞, 英文直稱為 Church of Holy Ghost 建於十四世紀的哥特式教堂, 區內有一塊古代帝后的陵墓。大教堂內部也有以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慘況為主題的彩繪玻璃。在市集廣場與聖靈大教堂相對的是騎士之家﹝Hauz Zum Ritter﹞, 騎士之家又稱聖靈喬治士之屋﹝Hauz Zum Ritter St. Georg﹞, 年齡比古橋老一倍,始建於一五九二年的文藝復興後期, 算起來也有四百年的歷史,是海德堡內經1693年法國人因王位繼承權所引發的戰爭期間極少數未被破壞的漂亮建築,原為民宅, 後改建為大飯店。飯店外牆刻繪有騎士的胸像,歷經四百年, 看起來依然栩栩如生。
當 然海德堡迷人的地方不止於此:古城另一個有趣的參觀點便是位於海德堡大學後面的學生監獄, 用來懲戒犯了過失的學生。牆上懸掛的都是學生用燃燒過的蠟燭燭心 畫成的自畫像,或寫成文章、或是進監獄的日期等,一路細看這些塗鴉,讓人宛爾。海德堡古城靜靜矗立在山坡上,夏季晚上都有城堡節慶在此舉行,而海德堡 的夜晚更是熱鬧非凡,舊市區的餐廳、酒吧永遠高朋滿座。這個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城,讓人感受到灑脫不羈的浪漫。無怪乎歌德會在古橋畔驚歎:“我在這裏所看見的,真是個美麗的新世界啊!”
今天,海德堡平均每年吸引350多萬遊客,其中150萬來自德國境外。海德堡市區有13,4萬人口,每 5人中就有一位正在大學就讀的學生。海德堡被看成是有著年輕外貌的古老城市,也可看成是個外表古老卻又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年輕城市,成群結隊穿梭在大街小巷 的青年人個個意氣風發,時時提醒著人們注意海德堡煥發的青春及其扮演的大學城角。
一 路上路經了幾個城鎮, 首先比較知名的就是符茲堡, 西元742年起羅馬大主教教堂的設立,使得符茲堡成為德國南部的宗教中心。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摧毀了原有的火車站和市區內許多古老的建築物,但因德國政府努 力的整修與維護,沿著鋪設石板的人行道而行,仍能見到符茲堡中世紀的風貌。
短暫停留符茲堡後, 沿著陶伯河經過了幾個小村落, 歐洲農村的那種自然翠綠的風貌令人心曠神怡, 恬靜的美洗滌了性靈, 下 午3:00我抵達了位 於高原之上的羅騰堡,被當地居民稱為“中古世紀之寶”,是德國所有城市中,保存中古世紀風貌最完整的地區。這裡俯瞰著陶伯河,德國旅遊的浪漫之路和古堡 之路穿行而過,交匯於此。中世紀的羅騰堡已經成為德帝國的直轄城市,擁有獨立的防衛和司法權。各項商貿活動繁榮,發展至19世紀已成為德國最富有浪漫情調 的城市。這裡現在仍保留著 昔日的城墻,城門分別於13世紀和14世紀重新裝修過。現在羅騰堡的1萬多居民中,仍有8000人住在中古時期的土墻房舍中。
羅 騰堡真是座古老的城市,隨便一座教堂、一處長廊、一座噴泉、一個雕像都少說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一道又一道拱形的城門,充滿傳奇色彩和古老印跡的護城墻, 大大小小有36座之多的塔樓,汽車能從肚子裏穿過的教堂,上了年紀各具特色的店舖招牌,外墻色彩繽紛並砌上了朱古力色花紋的半木房子——實在是太可愛!在 這裡你永遠也不會迷路,任何一條小巷都可通往中央市集,來來回回走幾趟下來,陌生人也成了朋友。羅 騰堡真是座古老的城市。隨便一座教堂、一處長廊、一座噴泉、一個雕像都少說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一道又一道拱型的城門,充滿傳奇色彩和古老印跡的護城墻, 大大小小有36座之多的塔樓,汽車能從肚子裏穿過的教堂,上了年紀各具特色的店舖招牌,外墻色彩繽紛並砌上了朱古力色花紋的半木房子。小城實在是太可愛 了。在這你永遠也不會迷路,任何一小巷都可通往中央集市廣場,來來回回走幾趟下來,陌生人也成了朋友。集市廣場自古至今都是這座小城充滿生氣的中心,這裡 是觀光客遊覽古城的起始點,也是歷史劇“海量酒客”的上演地和牧羊人舞的舞臺。坐在市政廳前的臺階上,可一邊休息一邊欣賞廣場四周令人讚嘆的民居建築。每 天上午11點至15點之間和晚上20點、22點整點時分,當市府大鐘左右兩邊的小窗戶打開時,聚集在廣場市政廳前的人們會突然安靜下來,入迷地觀看小窗裏 上演的“海量酒客”的劇情。看完表演,和我們一樣的旅人好心提醒我們,夜裏十一點以後出來逛街,還會遇上裝束成中古世紀的巡夜更夫,提著獵槍在城中巡查, 這時我要打個電話給老婆, 跟她分享這樣的美好事物。
漫步在高高低低的鵝卵石街道,兩旁是未被損壞的歌特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走進彎彎曲曲的長廊,一座鐘樓一個巷口都藏著一段故事,都是一段歷史的延續。從 古城墻上望過去,陶伯河似練,薄霧似紗,朗月清風,暗香盈動,有種越走越深越走越遠的感覺,宛如時光倒流。
法蘭克福的由來, 傳說查理大帝在一次對薩克森人的戰鬥中,率軍來到美茵河畔,當時大霧彌漫,無法渡河。突然發現一隻小鹿在河邊奔跑,於是大軍遂鹿跡前進,順利渡河。為紀念此事,他下令再次建城,名為“美茵河畔法蘭克福” (Frankfurt am Main)。意思是法蘭克人在美茵河畔涉水而過的淺灘(Furt在德文中是淺灘之意),後人簡稱為法蘭克福。包括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在內的歷代日爾曼統治者,都是在法蘭克福召開選侯會議進行皇帝的選舉,直到19世紀末神聖羅馬帝國瓦解。自1372年起法蘭克福獲得帝國城市(Reichsstadt)的地位,直屬于皇帝的統轄,而不受當時遍佈今日德國境內的諸多日爾曼國王或貴族管理,並且在這種條件下發展成大型的商業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西德分治,本來法蘭克福應該成為西德首都,但第一任西德總理阿登納選擇了他的家鄉波恩作為首都,另外一個原因是他害怕新成立的西德受美國的控制,因為當時法蘭克福屬於美軍管轄之地。
到了法蘭克福車站, 拖著行李來到原先預定的旅館, 地點距離車站不遠, 旅館樓下的街上有情趣用品店,有情色電影院,有阻街女郎...,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住在風化區的旅館, 不過旅館還是很乾淨。放下行李,外面氣候不是太穩定飄著細雨,走在清冷的空氣中別有一種風情,法蘭克福是歐盟的金融中心有四千多家銀行, 到處都是銀行字號。不過, 我心理惦記著是要在這些街道間找尋老婆交代買給女兒芳耘的"施巴", 以完成任務返航。
逛 到商業區進去了幾間百貨公司,雖然遇到特價拍賣週, 畢竟我不是購買型的動物,到這種地方我完全沒有發揮空間, 也不覺得有什麼好看的, 倒是好奇街道上聚集的攤販所販售的東西,看起來像是加入歐盟的十小國零星的慶祝活動, 不過來得有點晚,都陸續收攤了,說真的, 玩除了要有錢有閒外,還要有機緣, 另外就是心境了。折回車站去探尋明天前往羅曼蒂克大道的巴士在哪搭乘, 遇上了賣廣式料理的中國人, 他在這邊唸完書, 但是因為這裡收入高, 寧願留下來賺幾年的錢, 等存夠了再回家鄉, 這個城市對我這個旅人而言,我就僅是過客, 對於在車站賣打拼的中國人,卻是他築夢的地點。
米謝爾教堂(Der Michel)-
靠岸棧橋(Landungsbrñâken)漢堡水上車站 - 非同尋常的港口觀光從這裡開始,靠近靠岸棧橋地鐵/有軌電車(U/S)站點,
在火車站和鵝市之間不僅僅是漢堡的歷史中心,這裡也有國際知名的購物大街。城市公園(Stadtpark) 在一個露天游泳池、露天舞台和天文館的的旁邊﹐ 漢堡城市公園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啤酒園。